读《西游记与中国古代政治》之归纳总结

一、菩萨与妖精

  • 一部二十四史不过争夺政权的历史。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王寇悬于成败,成败决于力之大小。
  • 神仙之力分为两种:一在身体之内,这称为法身,如孙行者的七十二般变化是也。二是物器之中,这称为法宝,如孙行者的如意金箍棒是也。合两者称为法力。在神仙社会法力大小不但可以决定地位高低,且又可以决定生命长短。
  • 力大者享尽荣华富贵,为仙为佛;力小者不肯蛰居山洞之中,养精炼气,调和龙虎,捉坎填离,则成为妖魔。
  • 在神仙社会,法力大者位尊,法力小者位低。位尊的因有特别享受,而得长生不老。
  • 人乎神乎?神乎人乎?神失败则为妖,人成功则为神。
  • 人类都有生存欲望,人类要维持其生存,必须吃饭穿衣,人类要吃饭穿衣,必须流汗做工。人情无不喜逸而惮劳,一方须吃饭穿衣,他方又不欲流汗做工,于是争夺之事便发生了。如何防止争夺,这是人类设置政府的原因。组织政府的人有防止争夺的责任,他们无惶做工,于是人们不能不供给以衣食资料。这样租税发生了(与孟子之言不谋而合,劳心者治于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二、孙行者大乱天空

  • 在神仙社会,地位之高低以法力为标准,犹如人类社会,贵贱之别应以才之大小为标准(法力大小如何甄别?才之大小如何甄别?)。
  • 考试之法固然不能甄别才之大小,而既有甄别之法矣,亦足以安慰士人学子。可怜的很,神仙社会,地位高低虽以法力为标准,而甄别法力大小却无一种制度。兼以他们修成不老不死之身,不死,仙位永不出缺,不老,仙官永不退休。
  • 政治不过”力”而已。最初还是物质上的力,积时既久,人们对”力”发生畏敬情绪,于是物质上的力变为精神上的权威。物质上的力是有限的,精神上的权威则莫测高深(政治之力的主要体现为军事,军事如果失败,人们将怀疑政府的统治力,例如隋炀帝讨伐高丽,大败而归,皇室权威便降低)。
  • 臣篡君位,在吾国历史上固然不乏其例,然而须有两个条件:一是皇室式微,君主失去权威;二是臣下建立武勋,苟能树奇功于异域,则人望已归,禅让之事更易成功。

三、玉帝永保天尊的地位

  • 在专制时代,人主所恃以维持地位者,在于其有威严。威严生于神秘,有了神秘,臣民对于君主犹如敬神一样,发生了畏敬之念。愚夫愚妇无不畏敬菩萨。菩萨何以有威严?因为菩萨是神秘的。菩萨何以神秘?一因菩萨绝不发言。天何言欤,四时生焉,百物生焉。不言乃所以保存神秘。倘若菩萨能够和人对话,试问吾人对这菩萨将作何种感想?人类所以与其他万物不同者,在人类能够发言。发言过多,由人类观之,必认为与我同类,而失去神秘的性质,万不得已而须发言,亦宜以少言为秒。
  • 古者天子往往力足以驾御群臣,而威不足以控制阉宦,就是因为前者只见天子衮袍登场,后者常睹天子在宫中玩耍。
  • ”人主之道,不自计虑”,”使智者尽其虑,而君因以断事”。
  • “人主之道,不自操事”,”使贤者效其材,君因而任之”。
  • 人主不自操事,不自计虑,而能达到有功的目的,必须人主有判断之力,又有决断之心。人主没有判断之力,则他所认以为是者,也许为非;他所认以为非者,也许为是。

四、太白金星的姑息政策

  • 专制政府的权威是用”力”维持,不能依靠恩情。天子姑息臣下,也许处于恩情;而由方镇看来,必以朝廷为软弱无力。朝廷愈姑息,方镇愈跋扈,这是必然之势。
  • 国家发生外患或内难之时,倘力不能制,必须一方宽忍,一方准备。只宽忍而不准备,国必亡;只准备而不宽忍,国必危。
  • 政治以”力”为基础,”力”又需”法”扶持之。
  • 以力制力乃是政治上的原则,以恩情笼络叛徒,只是姑息,不但不能钳束于人,反将引起更严重的叛乱(唐及五代的历史可为殷鉴)。

五、玉帝不留显圣神君在天宫保驾

  • 玉帝何以不愿提拔小圣,留在天宫保驾呢?固然有些帝王对豪英之士,不肯重用;而欲身死之后,留给儿孙提拔。盖不得志于先帝,而提拔于后主,他将感恩戴德,不会稍萌二心。这是用人之术。
  • 政之大本,在于刑赏,刑赏不明,政何以成。
  • 夫势在人臣之位,而由震主之威,名高天下。

六、玉帝请如来救驾

  • 人类在悲观绝望之时,常常发生神秘心理,而倾向于宗教思想,文化幼稚的民族尤见其然。
  • 一切宗教不外地上权力反映于人类的头脑之中,由幻想作用而创造出来的东西。
  • 借用外力以靖内难,乃吾国历史上常简的事,而其结果,莫不引起外寇冯陵。

七、卷帘大将失手打破琉璃盏

  • 显圣真君立大功而轻赏,卷帘大将犯小过而重刑。刑赏无章,道教没落,理所当然。
  • 人类每依自己的环境,推测宇宙万物。古代制定法律之权属于天子。天子制定法律每依一己之意,不受任何拘束。
  • 自齐天大圣大闹天宫之后,玉帝的权威已经减少。玉帝要维持自己的权威,不能不采用恐怖政策,迫令群仙帖服。吾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治,所以古人所想象的天上制度也是玉帝的专制政治。
  • 人情既唯自己的利害是视,则为政之道自应因人之情。人情所视以为利者莫如赏,人情所视以为害者莫如刑。爱赏而恶刑可以说是人类的天性。政治必须顺乎人性,即须利用人类的利害观念,设赏以奖有功,陈刑以戒有罪,如是天下未有不治。

八、唐太宗还魂延寿二十年

  •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一切宗教共通的观念。纵在阳世,因果报应亦在若明若昧之间。
  • 人民的权利,即生命的权利,财产的权利,自由的权利,都是人民经过许多斗争,才能获得的。而既已获得之后,欲使个人权利不受别人侵害,欲使政府不会忘记人民有这权利,又将权利写在文书之上,而成为法律。所以权利之获得是由斗争,法律不过将人民已得的权利,用黑字写在白纸之上而已。所有权制度,身体自由,契约自由,营业自由,思想自由,结社自由都是由人民经过数世纪的斗争,而后获得的。法律所经过的路程不是香花铺路,而是腥血涂地,吾人读欧洲历史,就可知道。
  • 权利由权利人观之,固然是他的利益,而由侵害人观之,亦必以侵害权利为他的利益。所以权利斗争很难避免,上自国权,下至私权,莫不皆然。
  • 专制主义是最蔑视私权的。赋税任意增加,没有人反对;徭役任意延长,没有人抗议;出一言而盈廷称圣,发一令四海讴歌,人民养成了盲从的习惯,丧失斗争的精神,一旦遇到外敌来侵,人民亦必萎靡不振,移其过去盲从专制政府者以盲从敌人政府。到了这个时候,政治家方才觉悟,要培养对外民气,必须培养对内民气,亦已晚矣。

九、孙行者与紧箍咒

  • 所谓”政治”由吾人观之,不外命令与服从的强制关系,一方有命令的人,他方有服从的人,命令的人得依自己的意志,强制服从的人作为或不作为,这种强制关系何以发生?人类生存于社会之内,固然有连带关系,而同时又互相对立。由于连带关系,便发生了”众人的事”;由于互相对立,又使人们关于众人的事,发生了各种不同的意见。怎样综合各种不同的意见而统一之,乃是维持社会和平的前提。这种统一的意见就是国家的意见,而可以强制人民服从。固然统一的方法随社会的势力关系而不同;或由一人统一,而强制千万人服从;或由少数人统一,而强制多数人服从;或由多数人统一,而强制少数人服从。统一的人虽有多寡之别,而其对于异议的人,能够强制其服从,则为古今政治的共通性质。
  • 要强制别人服从,”权力”是必要的,所以政治乃以权力为基础;而政府亦不外权力的组织。政府的权力必须委托自然人行使。这个自然人既然掌握权力,难免不滥用权力,以他个人的事宣布为众人的事,租税、徭役,不是用以增加众人的福利,而是用以满足个人的享乐。
  • 如何控制政府滥用权力,更切实言之,如何控制组织政府的自然人滥用权力,那就需要”紧箍儿”了。

十、孙行者劝唐僧收起善心

  •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其(引用韩非五十篇《显学)。
  • 人主治理国务,不依法律,而依道德之说。道德是律己,法律是律人。人主对己,固然要以道德自勉,对人却不能单用道德勉励。
  •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 唐僧跋履山川,逾越险阻,其有取经的雄心,谁都不能否认。然要实现雄心,必须克服艰难,这个是艰难是现实的,而非念念多心经,就可了事。
  • 凡人臣之事君也,多以主所好事君。
  • 古来政治上成功的人往往不讲小节,有时他的行为且与”善”字相反。
  • 徒”善”不足以为政,小善只足以误国。
  • 孙行者”穿山洞,入深林,擒魔捉怪,吃尽千辛万苦,积了许多经验,而后劝告唐僧收起善心。取经尚且如此,何况治国平天下。

十一、莲花洞二魔念起咒语就可使唤山神土地

  • 古来为人君者无不要求其臣听命,而为人臣者也往往忘记自己是国家的官吏,并非一人一姓的仆妾,以听命为尽忠,一则听命,二亦听命,措置乖方亦听命,诏令违法亦听命。于是又进一步,不问发命令的人是否有权发命令,只要有人发命令,就奉行唯谨,不敢反抗。
  • 后世人主往往不明此中道理,不希望群臣有独立的人格,以为我既授你以官禄,你就要服从我的命令,命令的形式和实质有否违法,你们不得过问,这是最危险的事。
  • 盖群臣非依法律服从命令,乃因官爵服从命令,服从与官爵成为连带关系,其结果也,今日人主授我以官爵,我固须对之服从,明日僭主甚至于敌国授我以官爵,我亦须对之服从了。
  • 天子要求公卿听命,公卿要求百官听命,百官也强迫庶民听命。上至天子,下至百官,皆以自己之言为是,不许下属怀疑。
  • 盖听命绝不是忠诚,而是阿谀。阿谀的人不识世间有廉耻事,国家兴亡,他们”如失主犬,后主饲之,便复为用”。

十二、乌鸡国国王不敢在冥府控告全真怪

  • 耶林说:”正义之神一手执衡器,以权正义,一手执宝剑,以实现正义。宝剑而无衡器,不过暴力;衡器而无宝剑,只是有名无实的权力。二者相依相辅,挥动宝剑的威力与运用衡器的技巧能够协调,而后法律才完全见诸实行。”正义之神失掉宝剑,不过表示司法不能执行其判决,而司法本身尚未腐化;倘若失掉衡器,那便是司法作枉法的裁判,正义之神变成了邪恶之神。
  • 司法不公平,而替天行道的侠客又不存在,人民悲观之极,只有寄希望于十殿阎王。你们恶毒的不要得意吧!生前作威作福,死后要沉沦鬼道,打入十八层地狱。你们积德的不要悲哀吧!生前受尽欺凌,死后得升化仙道或超生富贵之道(这种观念有似于《圣经》所言)。
  • 伦理一事,西洋学者说到玄之又玄,近于抽象得哲学,吾国学者则对于具体的对象,指示以具体的”为人之道”。现实主义有其利,亦有其弊,利在容易实践,弊在缺乏抽象的知识,而致科学不能发达。因为科学是一种抽象的知识,即用分析的方法,把事物由复杂变为简单,使各种现象的原则能够明了。换言之,科学须无视一切事物的个性,只唯注意其普遍的现象,即个体不视为个体,个人不视为个人,而把它们放在一定的部类种属范畴之中,观察其部类种属范畴的普遍性。

十三、孙行者不愿做乌鸡国国王

  • 三代以前,皇帝是为天下服务,世上最辛苦的差事莫如皇帝,所以好逸恶劳的人皆避帝位而不就,许由、务光即其例也。三代以后,天下是为皇帝效劳,皇帝享尽了人世荣华富贵,所以篡夺之事不绝于史。
  • 皇帝一职,由负责的人观之,乃世上最辛苦的差事;由不负责任的人观之,富有四海,贵为天子,出一言而盈廷称圣,发一令而四海讴歌,天下最快心乐意的事,孰过于此。
  • 皇帝一职是以全家头颅为担保。他们可以不爱天下,而不能不爱全家的头颅。他们为保全一家头颅,纵令中智之主,亦不能不关心国家的治乱。
  • 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我在天下之中不过数万万分之一。利在天下,所得者微;利在一己,所得者大。剥削天下之脂膏,以利自己的一家,天下既非任何人的财产,在上同其利者官官相护,在下受其害者敢怒而不敢言。

十四、如意真仙不许孙行者白手来取落胎泉的水

  • 人类对其劳力所生的结果,均欲取得之以作自己的财产,这是人之常情,古今中外莫不相同。劳力与财产在经济上本来有互相作用的关系。财产因劳力而取得,劳力因财产而提供。财产多少可以表示劳力多少,亦往往可以表示能力大小。故在财产之中乃保护有人格观念,凡破财产权的无异于破坏人格权。
  • 欧洲各国受了罗马法的影响,学者均视所有权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 管子有言:”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耶?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上犯禁;陵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而后治之。”
  • 求富不用劳力,而用强力。不劳而有财产,劳苦终日,财产反有丧失之虞,这是与经济原则相反的。

十五、孙行者要求朱紫国国王亲身来迎

  • 乱世臣亦择君,人主固须虚怀下士,收天下之英豪以为己用,纵在平时,君臣之分已定,人主亦宜有礼贤之心。
  • 古来成大事者不但需要大才,而且需要弘量。固然量弘的未必才大,而才大的必定量弘。
  • 王安石变法之所以失败,史家谓其刚愎自用。刚愎自用与意志坚强不同,意志坚强出于自信力,刚愎自用又混杂以自卑感。一方因自信而自尊,他方因自卑而怀疑别人轻视。故凡遇到别人攻难,便愤然变色,以为侮辱。此种人物得意还可,一旦挫折,更由自卑感与自尊心的交杂作用,而趋向于刚愎自用。
  • 大有为之君欲用不世出之才,尚须人主左右没有忌能妒才之人。

十六、比丘国国王要取小儿心肝为药引子

  • 国家的所有权属于皇帝。所有主对其产业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皇帝对于国家,也可以使用,可以收益,可以处分。但是国家除土地外,尚有人民。人民栖息于土地之上,不能离开土地而生存,所以皇帝不但以死的土地为私有财产,且以活的人民为私有财产。谁为皇帝,谁对于全国人民,就取得了使用收益处分的权。皇帝向人民征敛徭赋而制杀生,无非是这个权力的行使。
  • 皇帝行使这种权力,须能自己节制,行使过甚,势必引起人民反感,而如孟子所说,”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
  • 个人的财产是“物”,使用而不节制,不过害其一家衣食,皇帝的财产尚包括有“人”,使用而不节制,受害者乃人之生命。
  • 吾国先哲主张仁政,不遗余力,而暴君乃层出不穷,为什么呢?有理想而无办法,知抗暴不知防暴,吾人研究孟子思想,就可知道。生在今日,倘犹取古人之言,断章取义,以为吾国老早就有民主思想,完全是自欺欺人之语。

十七、凤仙郡三年亢灾

  • 一部二十四史随处都有神权思想。
  • 专制君主所恃以统一全国者,就是这个神权观念。“天佑吾皇”,你们小民何敢反抗。因此,人们要想革命,亦须利用神权观念。革命以破坏旧的政权而建立新的政权为目的。要想破坏旧的政权,须先推翻旧的神权观念。怎样推翻?假托神怪,以惑乱人心,是最好的办法(刘邦在这点做的非常好)。
  • 当时科学尚未昌明,凡有大旱,县长为民父母,必于众目共睹之下,跪在烈日之中祈雨。这不是迷信,而是表示与民同艰苦之意。百姓既见县长不避暑热,为民求雨,自可引起他们同情之心,虽欲作乱,而思乱之心亦常为同情之心所压伏。

十八、阿傩迦叶向唐僧讨取贿赂

  • 经不可轻传,亦不可轻取。
  • 创业之主虽然望治之心甚切,而对于贪墨之臣,又往往认为可靠,而愿寄以腹心之任。
文章目录
  1. 一、菩萨与妖精
  2. 二、孙行者大乱天空
  3. 三、玉帝永保天尊的地位
  4. 四、太白金星的姑息政策
  5. 五、玉帝不留显圣神君在天宫保驾
  6. 六、玉帝请如来救驾
  7. 七、卷帘大将失手打破琉璃盏
  8. 八、唐太宗还魂延寿二十年
  9. 九、孙行者与紧箍咒
  10. 十、孙行者劝唐僧收起善心
  11. 十一、莲花洞二魔念起咒语就可使唤山神土地
  12. 十二、乌鸡国国王不敢在冥府控告全真怪
  13. 十三、孙行者不愿做乌鸡国国王
  14. 十四、如意真仙不许孙行者白手来取落胎泉的水
  15. 十五、孙行者要求朱紫国国王亲身来迎
  16. 十六、比丘国国王要取小儿心肝为药引子
  17. 十七、凤仙郡三年亢灾
  18. 十八、阿傩迦叶向唐僧讨取贿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