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流水线到程序员:孙玲

大概是2019年吧,孙玲的故事开始流传。有一篇文章据说来自孙玲的口述,大家可以看看,文章名为出身湖南山村,我用10年,从深圳流水线走到纽约谷歌办公室

腾讯视频有一则她在TED的演讲,孙玲TED演讲

她的经历或许能够给大家不一样的启发或者是感动。

我在2019年的时候,也是因为网络的缘故,知道了这件事情。当时也看了不少关于她相关的文章。

最近一段时间,阅读了很多书籍,不断的在做笔记和总结。其中有一本书叫做《工厂女孩》。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想起了很多事情,想起了曾经中考以后,在某工厂体验过制造工人,同样高考以后,为了赚点零花钱,在某工厂体验过流水线。最初的经历,让我明白父母赚钱不易,后面的经历让我明白这不是我未来想要的生活。

在阅读《工厂女孩》这本书,我摘抄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分享一部分给大家:

在拉线上,每个人都是固定的螺丝钉,每个工位,都被清晰而准确地规定好身体应该采取的姿势。工人们仅仅被训练过某道程序的专家,而很少能掌握整个工艺流程。一个人,只要足够细心和遵守纪律,那么他所需要的,便是机械地重复、重复、再重复。每个身体都被训练成没有思想的身体。每个人都是有用的,但却并非不可或缺。

抓紧一切时间,埋头苦干,是工厂创造财富的秘诀;而时间的损失,就是个人收入和公司利润的损失。不同的时间段工资不同:正常上班时间,工资较低,只有加班时间,工资才会高一些,故而精打细算地控制时间,不仅是来自生产机器的要求,也来自生产者本身。

这个地方已形成两个阶层:拥有本地户口的本地人(拥有生产资料、土地、居住权);向本地用工单位出卖劳动力的外来工(但没有在此长期定居的权利)。

内地乡村的异变,通常从两三个女工开始,之后,以她们为核心,扩散到她们的家人、亲戚、老乡,令打工者队伍不断扩大,形成族群,大家彼此照应,遵守互惠原则。

无论我起初多么不适应,最终,还是屈从了这新的日常生活习惯。工厂的时间表规定得细致而严格,每个进厂得人,都会强烈地感受到它得存在,都必须熟悉它,实践它。

大多数“70后”的打工者,被迫选择将孩子放在老家让老人养育。打工生活的动荡,让他们无法在某个厂固定下来;同时,他们打工的那个城市,并不能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农村户口或非本地户口,是一把高高举起的利剑,寒光四射。

她们用白话嘲讽我们:“农民工”。

从生产线到办公室,从用手工作到用脑工作,这几乎是一道阶级鸿沟。

户籍制度,不仅决定了一个人的居住地,还决定了他的整个生活:社会等级、工资、福利、食物配给量及住房。

成为打工妹是悲剧起因之所在一雯雯绝望地发现,工厂的工作并不是改变生活的灵丹妙药,相反,在中国,结婚生子仍是农村女子的普遍归宿。有些女孩甚至为了逃离工厂劳动而结婚,重返农村后,在家里继续当牛做马。

当我描述那些最隐秘的情感、最热烈的争辩、最可怜的日常生活时,我希望大家看到的,不是被某个词语框定之后的某类人的生活,而是首先想到,它就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真实生活,这些人和千千万万普通人一模一样,没有更高尚也不曾更低下,渴望通过自己的双手改变卑微的生活。

出身湖南山村,我用10年,从深圳流水线走到纽约谷歌办公室这篇文章中编者添加了一个引用:

18岁那年,孙玲第一次离开湖南小村,去深圳打工。十年里,她从流水线上的打工女孩,一步步走到纽约曼哈顿,成为坐在谷歌办公室里的程序员。她说自己的故事里没有逆天改命的迫切,只是在每个当下,十分清楚自己不想要什么,然后愿意付出成本去挣脱惯性,不断摸索属于自己的位置。
她的故事,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阶层固化”这个当下触动无数人焦虑神经的词。人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掌控自己的命运?孙玲有自己的答案,“信息时代,只要有不竭的好奇心,强烈的学习意愿再加上一点学习能力,每个人都有能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或许从大环境上来看,改变命运变得越发艰难,但对于每个个体来说,人生终究是一场自我教育。

孙玲讲述到自己很不容易顺利地读完了高中。她说的确是事实,那个时候不比当下,那个时候“读书无用论”的盛行,特别是在农村,很多人的父母观念认为:女孩子读书没用,迟早都要嫁人;男孩子如果考不了985或211这样的名校,还不如去珠三角打螺丝来得实际。而现在很多父母,孩子成绩差点,再不济,也会让自己的孩子坚持读完大专,好歹有一个大专文凭。

那么回到本文的一个核心问题,孙玲究竟是怎样从一个流水线工人到全球顶尖科技公司的程序员呢?她的经历对于我们当下有何启发呢?

一、孙玲究竟是怎样从一个流水线工人转变为全球顶尖科技公司的程序员呢?

在读完出身湖南山村,我用10年,从深圳流水线走到纽约谷歌办公室文章,我将其如何从一个流水线工人转变为全球顶尖科技公司的程序员,归纳为如下六点:

  • 1.不甘心“这样的现状”,想要走出来。
  • 2.能够认清现实并有改变现实的强烈愿望。
  • 3.愿意付出自己的努力。
  • 4.舍得花钱去投资自己。
  • 5.敢于去尝试和挑战。
  • 6.一定的运气。

这六点的综合在一起,使其避免了一些父辈们的老路,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这条路的艰辛和痛苦,恐怕只有她自己才能深刻的感受和体会。

二、孙玲从流水线工人变为全球顶尖科技公司的程序员,对于我们当下有何启发呢?

  • 1.在程序员这一行,虽然有”Talk is cheap, show me the code”这样的话,但不能否认的是,拥有更高的学历,对于找工作、跳槽、升职以及未来可能的一些尝试等,还是很有帮助的,所以广大的同行朋友们,如果你是高中学历,想办法升到专科;如果你是专科学历,想办法升到本科;如果你是本科学历,有选择地考研或考一些对你有帮助的证书
  • 2.对自己当下有帮助的事情,就应该勇敢地去尝试,这让我想起当年在某创业公司老G对我们团队说的一句话,“我不知道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的尝试去解决它”。这也让我想起在某教育Saas公司CTO一次分享说的一句话,“请把我不会改为我可以学”
  • 3.生活是精彩,不要仅仅局限于工作,我个人一直不喜欢其他冠之我们这个群体为“码农”,原因在于我个人认为程序员的工作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工作,这项工作极大地激发我学习的热情、创新的灵感、发散的思维等。同样,生活不应该是一层不变或单调,我所认识的程序员朋友,他们大多博览群书、热爱旅行、摄影很棒、厨艺高超、管理很强等,他们给了我极大的鼓励和启发,他们让我觉得程序员的世界也很精彩。
  • 4.信息时代,学习的渠道多样化,只要你想学,总是会有办法的,IT不同于一些传统行业的某些定律“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 5.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安于当下的一些小成就,往往这些小成就容易让人止步不前被“体制化”
文章目录
  1. 一、孙玲究竟是怎样从一个流水线工人转变为全球顶尖科技公司的程序员呢?
  2. 二、孙玲从流水线工人变为全球顶尖科技公司的程序员,对于我们当下有何启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