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女孩》之读书笔记

1.在拉线上,每个人都是固定的螺丝钉,每个工位,都被清晰而准确地规定好身体应该采取的姿势。工人们仅仅被训练成某道程序的专家,而很少能掌握整个工艺流程。一个人,只要足够细心和遵守纪律,那么他所需要的,便是机械地重复、重复、再重复。每个身体都被训练成没有思想的身体。每个人都是有用的,但却并非不可或缺。

2.抓紧一切时间,埋头苦干,是工厂创造财富的秘诀;而时间的损失,就是个人收入与公司利润的损失。

3.不同的时间段工资不同:正常上班时间,工资较低,只有加班时间,工资才高一些,故而精打细算地控制时间,不仅是来自生产机器的要求,也来自生产者本身。

4.这种工作的恐怖,不在惨烈,而在消磨:注塑机在规定的时间开机、出货;接着继续,开机、出货。时间被切割成块,四方四正,不多不少;同时,也将人的身体切割成无数个格子,放在规定尺寸中。

5.工人在车间存在的理由,只有一个:重复、重复、重复地干活,让一个简单动作,一万次乘以一万次地,重复再重复!最终,工人变得和注塑机一样,一起动作、呼吸、旋转。

6.这片瓦房得以存在的原因是,打工者永远是城市的匆匆过客。

7.这个城市已形成两个阶层:拥有本地户口的本地人(拥有生产资料、土地、居住权);向本地用工单位出卖劳动力的外来工(但没有在此长期定居的权利)。

8.内地乡村的异变,通常从两三个女工开始,之后,以她们为核心,扩散道她们的家人、亲戚、老乡,令打工者队伍不断扩大,形成族群,大家彼此照应,遵守互惠原则。

9.短暂的午休,换来的是频率更高的劳作:我的手、肩、颈、腰,全都动了起来,希望能把活儿干得更巧妙、迅速、出色。和早晨不同,那时的肉身充满清新和希望,而现在,只剩单调和艰涩。我渐渐领悟,农民在田里干活可能更繁重,秋收时需要连夜干,但他们可以选择干活的时间,也便更自由;车间里的活儿却像苦役,其艰苦程度在于永无休止、不断重复。

10.无论我起初多么不适应,最终,还是屈从了这新的日常生活习惯。工厂的时间表规定得细致而严格,每个进厂的人,都会强烈地感受到它的存在,都必须熟悉它,实践它。

11.在运动的车间,思想是软弱的,没有中心,一切都在围绕着机器旋转,没有任何支撑点,人变得随波逐流,成为漂浮物。

12.人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在工业化流程中,已被榨干,人只剩一具机械操作的躯体,像牲口一样不停地干活,让你干什么就干什么,任何时候都得服从命令。

13.服装得一致性,让每个人看起来一模一样:在统一得频率中,做着统一得活计,没有性别、特征和体温,只是一串编码数字。

14.当人们离开家乡,离开土地,到东南沿海寻求打工机会,同时,也就沦为一群身份含混、面容憔悴、贫无立锥之地得异乡人。

15.在打工得城市,打工者并没有形成工人阶级,而只以廉价的方式出售劳动力;同时,紧箍咒般的户籍制度,又试图将他们牢牢地吸附于土地。

16.大多数“70后”的打工者,被迫选择将孩子放在老家让老人养育。打工生活的动荡,让他们无法在某个厂固定下来;同时,他们打工的那个城市,并不能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农村户口或非本地户口,是一把高高举起的利剑,寒光四射。

17.我看见自己及那些拉线上的女孩子,踱过一段匆忙的岁月。我以记忆为中心,慢慢辐射出圆形波纹,试图列举一个清单,或者整理一个梦境,恢复那些事件的真实性,让它们像刚发生那般,不失鲜活。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当时十分新鲜的感受,逐渐凋谢成暗夜的阴影。

18.因为我发现,世间万物,甚至包括我们自己,都在奋力地摆脱我们,如果不去写,一切,都将遭到遗忘。

19.她们用白话嘲讽我们:“农民工”。

20.在集体生活中,女工很容易迷失自我,到处都是受教育程度不高、家境贫寒的人,你必须要相信自己更出众,否则,便会很快被湮没成为百万分之一。

21.从生产线到办公室,从用手工作到用脑工作,这几乎是一道阶级鸿沟。

22.在中国农村,人际来往通常源自亲属关系。而在工厂的生产线,几乎每个人都拥有同样的卑微背景,但是,如果一个人的地位开始上升,将会打破这种平衡。这种变迁会让新同事深感不安,因为这个原本被他们看不起的女工,有可能因为表现突出,而成为自己的上司,这会让他们觉得很羞耻,于是,整个办公室形成一股强烈的排斥氛围。

23.”那些表明上很友善的人,也许是背后说你坏话最多的人”。

24.他需要她,甚至更甚于她需要他这样的红颜知己,让他感觉自己尚且强大,尚能被人需要,尚有爱的能力。当青春逝去,岁月蹉跎,他认清自己不过是一个高级打工仔,永远成为不了大富翁,也不可能再有别的发展,来自年轻女子的敬仰,是撑起他精神桅杆的暖风。

25.中国的户籍制度,不仅决定了一个人的居住地,还决定了他的整个生活:社会等级、工资、福利、食物配给量及住房。

26.在工厂,每个工人都是有用的,但却并非不可或缺,没有任何个体能够了解和影响生产的整体运作。

27.人在工厂服从机器后,变成机器的一部分,工作紧张、单调,工作之余,人便竭力渴求生理满足,于是大多数现代人过上了一种可怜的生活:摇摆在机器与动物间。

28.农业文明的传统和禁忌,工业制度的规范和压力,国际大都会生活模式的鲜活展现,混合杂糅在一起,共同影响着16号。

29.只要走出故乡,无论是一步还是万里,皆无法返回。

30.成为打工妹是悲剧起因之所在一雯雯绝望地发现,工厂的工作并不是改变生活的灵丹妙药,相反在中国,结婚生子仍是农村女子的普遍归宿。有些女孩甚至为了逃离工厂劳动而结婚,重返农村后,在家里当牛做马。

31.对意料之外或无力抗拒的暴力事件的反应,这些事件在发生的时候并未完全被人所理解,但是事后却会以反复倒叙、梦魇及其他重复现像的形式重新出现。

32.肉眼能看得见的叫硬伤害。还有一种伤害,叫软伤害,是无形的。

33.累这个字,如果没有亲历,单靠嘴说或写下文字,是无法体会其中蕴藉的凶残和卑贱的。

34.我感觉我所经历的,不仅仅代表是我一个人的遭遇和体验,也是我们整整一代人的遭遇和体验。

35.当我描述那些最隐秘的情感、最热烈的争辩、最可怜的日常生活时,我希望大家看到的,不是被某个词语框定之后的某类人的生活,而是首先想到,它就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真实生活,这些人和千千万万普通人一模一样,没有更高尚也不曾更低下,渴望通过自己的双手改变卑微的生活。

文章目录
  1. 1.在拉线上,每个人都是固定的螺丝钉,每个工位,都被清晰而准确地规定好身体应该采取的姿势。工人们仅仅被训练成某道程序的专家,而很少能掌握整个工艺流程。一个人,只要足够细心和遵守纪律,那么他所需要的,便是机械地重复、重复、再重复。每个身体都被训练成没有思想的身体。每个人都是有用的,但却并非不可或缺。
  2. 2.抓紧一切时间,埋头苦干,是工厂创造财富的秘诀;而时间的损失,就是个人收入与公司利润的损失。
  3. 3.不同的时间段工资不同:正常上班时间,工资较低,只有加班时间,工资才高一些,故而精打细算地控制时间,不仅是来自生产机器的要求,也来自生产者本身。
  4. 4.这种工作的恐怖,不在惨烈,而在消磨:注塑机在规定的时间开机、出货;接着继续,开机、出货。时间被切割成块,四方四正,不多不少;同时,也将人的身体切割成无数个格子,放在规定尺寸中。
  5. 5.工人在车间存在的理由,只有一个:重复、重复、重复地干活,让一个简单动作,一万次乘以一万次地,重复再重复!最终,工人变得和注塑机一样,一起动作、呼吸、旋转。
  6. 6.这片瓦房得以存在的原因是,打工者永远是城市的匆匆过客。
  7. 7.这个城市已形成两个阶层:拥有本地户口的本地人(拥有生产资料、土地、居住权);向本地用工单位出卖劳动力的外来工(但没有在此长期定居的权利)。
  8. 8.内地乡村的异变,通常从两三个女工开始,之后,以她们为核心,扩散道她们的家人、亲戚、老乡,令打工者队伍不断扩大,形成族群,大家彼此照应,遵守互惠原则。
  9. 9.短暂的午休,换来的是频率更高的劳作:我的手、肩、颈、腰,全都动了起来,希望能把活儿干得更巧妙、迅速、出色。和早晨不同,那时的肉身充满清新和希望,而现在,只剩单调和艰涩。我渐渐领悟,农民在田里干活可能更繁重,秋收时需要连夜干,但他们可以选择干活的时间,也便更自由;车间里的活儿却像苦役,其艰苦程度在于永无休止、不断重复。
  10. 10.无论我起初多么不适应,最终,还是屈从了这新的日常生活习惯。工厂的时间表规定得细致而严格,每个进厂的人,都会强烈地感受到它的存在,都必须熟悉它,实践它。
  11. 11.在运动的车间,思想是软弱的,没有中心,一切都在围绕着机器旋转,没有任何支撑点,人变得随波逐流,成为漂浮物。
  12. 12.人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在工业化流程中,已被榨干,人只剩一具机械操作的躯体,像牲口一样不停地干活,让你干什么就干什么,任何时候都得服从命令。
  13. 13.服装得一致性,让每个人看起来一模一样:在统一得频率中,做着统一得活计,没有性别、特征和体温,只是一串编码数字。
  14. 14.当人们离开家乡,离开土地,到东南沿海寻求打工机会,同时,也就沦为一群身份含混、面容憔悴、贫无立锥之地得异乡人。
  15. 15.在打工得城市,打工者并没有形成工人阶级,而只以廉价的方式出售劳动力;同时,紧箍咒般的户籍制度,又试图将他们牢牢地吸附于土地。
  16. 16.大多数“70后”的打工者,被迫选择将孩子放在老家让老人养育。打工生活的动荡,让他们无法在某个厂固定下来;同时,他们打工的那个城市,并不能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农村户口或非本地户口,是一把高高举起的利剑,寒光四射。
  17. 17.我看见自己及那些拉线上的女孩子,踱过一段匆忙的岁月。我以记忆为中心,慢慢辐射出圆形波纹,试图列举一个清单,或者整理一个梦境,恢复那些事件的真实性,让它们像刚发生那般,不失鲜活。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当时十分新鲜的感受,逐渐凋谢成暗夜的阴影。
  18. 18.因为我发现,世间万物,甚至包括我们自己,都在奋力地摆脱我们,如果不去写,一切,都将遭到遗忘。
  19. 19.她们用白话嘲讽我们:“农民工”。
  20. 20.在集体生活中,女工很容易迷失自我,到处都是受教育程度不高、家境贫寒的人,你必须要相信自己更出众,否则,便会很快被湮没成为百万分之一。
  21. 21.从生产线到办公室,从用手工作到用脑工作,这几乎是一道阶级鸿沟。
  22. 22.在中国农村,人际来往通常源自亲属关系。而在工厂的生产线,几乎每个人都拥有同样的卑微背景,但是,如果一个人的地位开始上升,将会打破这种平衡。这种变迁会让新同事深感不安,因为这个原本被他们看不起的女工,有可能因为表现突出,而成为自己的上司,这会让他们觉得很羞耻,于是,整个办公室形成一股强烈的排斥氛围。
  23. 23.”那些表明上很友善的人,也许是背后说你坏话最多的人”。
  24. 24.他需要她,甚至更甚于她需要他这样的红颜知己,让他感觉自己尚且强大,尚能被人需要,尚有爱的能力。当青春逝去,岁月蹉跎,他认清自己不过是一个高级打工仔,永远成为不了大富翁,也不可能再有别的发展,来自年轻女子的敬仰,是撑起他精神桅杆的暖风。
  25. 25.中国的户籍制度,不仅决定了一个人的居住地,还决定了他的整个生活:社会等级、工资、福利、食物配给量及住房。
  26. 26.在工厂,每个工人都是有用的,但却并非不可或缺,没有任何个体能够了解和影响生产的整体运作。
  27. 27.人在工厂服从机器后,变成机器的一部分,工作紧张、单调,工作之余,人便竭力渴求生理满足,于是大多数现代人过上了一种可怜的生活:摇摆在机器与动物间。
  28. 28.农业文明的传统和禁忌,工业制度的规范和压力,国际大都会生活模式的鲜活展现,混合杂糅在一起,共同影响着16号。
  29. 29.只要走出故乡,无论是一步还是万里,皆无法返回。
  30. 30.成为打工妹是悲剧起因之所在一雯雯绝望地发现,工厂的工作并不是改变生活的灵丹妙药,相反在中国,结婚生子仍是农村女子的普遍归宿。有些女孩甚至为了逃离工厂劳动而结婚,重返农村后,在家里当牛做马。
  31. 31.对意料之外或无力抗拒的暴力事件的反应,这些事件在发生的时候并未完全被人所理解,但是事后却会以反复倒叙、梦魇及其他重复现像的形式重新出现。
  32. 32.肉眼能看得见的叫硬伤害。还有一种伤害,叫软伤害,是无形的。
  33. 33.累这个字,如果没有亲历,单靠嘴说或写下文字,是无法体会其中蕴藉的凶残和卑贱的。
  34. 34.我感觉我所经历的,不仅仅代表是我一个人的遭遇和体验,也是我们整整一代人的遭遇和体验。
  35. 35.当我描述那些最隐秘的情感、最热烈的争辩、最可怜的日常生活时,我希望大家看到的,不是被某个词语框定之后的某类人的生活,而是首先想到,它就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真实生活,这些人和千千万万普通人一模一样,没有更高尚也不曾更低下,渴望通过自己的双手改变卑微的生活。